读《呼兰河传》有感(15篇)
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,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,记录下来很重要哦,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。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?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《呼兰河传》有感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。
读《呼兰河传》有感1最近,我读了一本书《呼兰河传》。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也让我对作者萧红有了更多的了解。
《呼兰河传》以散文的手法,回忆了作者的家乡呼兰河城与劳动人民的普通生活。前半部分写了迷信严重的封建习俗、单调的生活、呼兰城的自然风光,以及作者的祖父,和她的童年。后半部分,着重写了天真的团圆媳妇、古怪的有二伯、勇敢的冯歪嘴子。让我感受到一个封建思想严重的社会。讽刺了那些愚昧无知的人,歌颂了那些追求自由、幸福的人。尤其是冯歪嘴子顽强的生命力,让我感受到呼兰河生生不息的希望。
萧红的童年是快乐自由的。她和祖父经常在园子里铲地、拔草、浇水……萧红童年的快乐回忆全都装在了这个大花园里了。
呼兰小城的盛举是荒唐可笑的,如跳大神、放河灯、抽帖……这些封建习俗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。萧红用女性温婉的笔触,揭示了小城居民贫穷、绝望、无知、麻木。同时,让人又感到悲凉、凄惨。最让我忆忆深刻的就是团圆媳妇了。12岁的她本该是无忧无虑地:在父母身边撒娇,和小伙伴玩闹的纯真女孩。但她却被卖了作童养媳,不仅需要干活,还要忍受婆家无端的打骂,甚至以治病为由,遭受了惨不忍睹的折磨如:跳大神、吃偏方、用开水洗澡,最终惨死……
可怕的封建习俗、可怕的麻木不仁阅读了这本书,我感受到了封建社会的可怕,也体会到了作者对呼兰河的复杂情感。
读《呼兰河传》有感2我最近在读一本书,书的名字叫《呼兰河传》,它是20世纪80年代的女作家萧红写的,我觉得她的文笔非常大气。萧红用轻盈的笔调写下了她的童年,其中,箫红很多次提到了自己的祖父与她嬉戏玩耍的场面,因为在家中,只有祖父最关心她。
书中最令我难忘的情节是:萧红趁祖父不注意,往他的帽子上插满了玫瑰花,祖父却没有察觉,还说:“这季节的玫瑰花真香啊!”而萧红在旁边哈哈大笑。读到这里,我感觉箫红的童年是非常无忧无虑的,同时也为了自己身在童年而感到高兴。是啊,童年是上帝送给我们最好的礼物,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自己的童年。
而另一方面呼兰河畔的生活,又充满了那时候的人的迷信的影子,什么海龙王啊,什么叫魂啊,说来说去还就就是为了大泥坑。那里的人是萧红那个年代最平凡的一群人,自力更生,却摆脱不了小市民的身份,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也会喋喋不休。烂漫的笔调下刻画出的是一个寂寞的世界。整篇小说没有家喻户晓的大人物,没有伟大的抗日英雄,也没有曲折离奇或优美动人的情节,而作者却将东北的小城镇里死气沉沉,阴郁灰暗,但简素荒凉的感觉,确确实实地塑造在读者的身旁,让人仿佛在夏天也能感受东北那寂寞的冷。
《呼兰河传》里的故事,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的,也是非常精彩的。
读《呼兰河传》有感3作者萧红,一代才女,红颜薄命,爱情生活可谓是一本糊涂账。可是她真的是一位天才作家,对生活的观察视角独特、细致入微,文笔细腻舒缓,文字既一板一眼,又生动诱人。
《呼兰河传》其实很像一部散文,熔铸了萧红丰富的情感。呼兰河在她笔下活了起来,呼兰河的风景在她笔下摇曳起来,呼兰河的民风民俗在她笔下灵动起来,呼兰河的男女老幼在她笔下丰满起来。
《呼兰河传》以第一人称叙述,不温不火,娓娓道来。读者就好像跟随笔者的脚步,慢慢走进呼兰河这座小城,走进城里的大街小巷,走近他们贫苦艰难的生活。
小城的冬天非常冷,“严寒把大地冻裂了”,城里住着形形色色的人,他们蜷缩在自己的生活里。
呼兰河城的十字街、西二道街、东二道街、小胡同,静静地铺展在那里。大泥坑子、瘟猪肉、染缸坊、扎彩铺和卖豆芽的王寡妇都理所当然地存在着,呼兰河不能没有他们,他们是呼兰河存在的见证。
卖烧饼的、卖麻花的、卖凉粉的、卖豆腐的、卖杂货的,他们与呼兰河城一起呼吸,没有他们,呼兰河就陷入一片死寂。如果说呼兰河是一潭湖水,他们就是一颗颗石子,在湖面漾起一圈圈的波纹,让呼兰河城有了一点色彩,多了一些生机。
呼兰河人“在精神上,也还有不少的盛举”。跳大神、唱秧歌、放河灯、野台子戏、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,可谓形式多样异彩纷呈。但悲哀之处在于:这些盛举,“都是为鬼而做的,并非为人而做的”。
呼兰河人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,他们与呼兰河一起呼吸,一起欢笑,一起悲伤,一起哭泣。呼兰河的人啊!想起他们心里很是沉重,有很多的感慨想诉诸笔端。
呼兰河的人对一些事格外热心。
胡家来了团圆媳妇(童养媳),她是一个十二岁的女孩子,长得比同龄人高大,看起来像十四五岁的样子。团圆媳妇“长得黑乎乎的”,整天笑呵呵”,“大模大样”“坐得笔直,走起路来风快”。她来到胡家没几天,就过上了几乎天天挨打的苦日子。婆婆打得太狠,团圆媳妇哭着闹着说要回家,然后就被看成“惊风”“掉魂”“要出马”。
人们从四面八方聚拢来,纷纷表现出对这件事的关心与重视,热心地出着各种各样的主意。有人说还得继续跳大神,有人说有一个偏方,有人说有一个邪令,有人主张给她扎谷草人烧了,有人说到扎彩铺给她扎一个“替身”烧了,有人说给她画个大花脸,有人说让她吃一个全毛的鸡......
呼兰河的人爱看热闹。
胡家两个儿媳妇为了表孝心,经常给婆婆请跳大神的。一跳大神,东院西院的、前街后街的都来了。来的早的坐凳子、坐炕沿,来的晚的就站着,来不及走门口的就跳墙进来。
团圆媳妇病了,也请跳大神的,人们依然兴致勃勃的来看,就像赶庙会似的,有一种不看白不看,不看就会留下终生遗憾的感觉。听说要给团圆媳妇洗澡了,人们都想去开开眼界,男男女女,老老少少都来了,就像赶庙会似的。
听说冯歪嘴子要上吊,许许多多的人都要来参观,有的人家是全家总动员,一家能来三四十口子,就好像别人上吊是“趣味无穷”的事情,就好像不去见证一下就少了人生的乐趣。
呼兰河人的命很是轻贱。
狗咬了叫花子,咬了就咬了;王寡妇的儿子淹死了,淹死了就淹死了;纸房里饿死了一个私生子,饿死了就饿死了;团圆媳妇死了,死了就埋了,帮忙的人回来就喝酒吃菜,好像过年似的,“充满了欢天喜地的气象”;冯歪嘴子的媳妇生孩子时死了,死了就死了,冯歪嘴子和儿子两个人就给她出了殡。
团圆媳妇死得真惨啊,她是被活活烫死的!说是给她洗澡治病,洗澡的水是滚热的开水,团圆媳妇被扒光衣服抬到缸里,她叫着跳着,人们把水往她头上浇,她昏倒了。用凉水浇醒,接着洗第二次,再昏倒,再浇醒,洗第三次......
呼兰河的人爱嚼舌头。
胡家给老太太请跳大神的,就说老太太慈祥,说儿媳妇孝顺。
团圆媳妇大方,就说她没有“团圆媳妇"的样子;听说团 ……此处隐藏6724个字……,就像鸟上天了似的??要怎么样,就怎么样,都是自由的??
读《呼兰河传》有感12萧红,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最具有才气却生命短促的女作家。被誉为“中国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”。可惜天妒英才,她在这个世界上仅仅活了三十一年。《呼兰河传》是她的代表作,也是她留下的不朽文学丰碑。
在这部作品中,她以女性细致的观察力,运用朴实的文字叙写了北方人民的艰苦生活。通篇没有一个“穷”字,可无处不透露出其中的贫苦与辛酸,真是字字含情。鲁迅先生对于不幸的人们曾有过发自肺腑的感慨:“哀其不幸,怒其不争。”为他们的遭遇感到不幸,也为他们的不抗争,不争气而感到愤怒和遗憾。这也正是我读这本书最大的感触。
读着书中的文字,我仿佛来到了呼兰河。大雪漫天飞舞,天寒地冻。小巷深处,一位体格健壮的小伙子躺在垃圾桶边,嘴里一直在抱怨着老天对自已的不公,身上只盖着一件打满补丁的衣服。我可怜他,给了他一些钱,他马上买了一袋子热馒头,狼吞虎咽地吃完,又倒睡在垃圾桶边,仍在抱怨着。我有些愤怒,他为何不思考如何利用剩下的钱去谋求出路,而仅是为解决一时的温饱。
再往前走,我仿佛又看见了一个肉铺。一位屠夫正在卖猪肉,猪肉的价钱低得离谱。我的第一反应便觉得这是瘟猪肉。可肉铺前却聚集了越来越多的人,他们买走猪肉,还不忘自言自语地说,“一定是泥坑子里淹死的”。我凑近些看,猪肉上有红色斑点,散发着一股腥臭味,我确信是瘟猪肉了。老板在一旁疯狂的解释是猪掉进泥坑里淹死的,也不管此时那个坑里是不是真的蓄满了雨水,何等荒谬!泥坑子淹死猪的事,也许是有的,但不可能那么频繁。毕竟,不可能每天都在下雨,每天那个坑都蓄满水。这样简单的道理,呼兰河的人民心里像明镜似的。可是他们就是愿意相信是泥坑里淹死的猪,因为这样可以让他们有足够充分的理由去买价格低廉的瘟猪肉。这不禁让我想到,我们现在的消费者,对于价格偏低的商品,第一反应就认定不是好货,即使商品是好的,人们也更愿意相信是有问题的。又是何等的谨慎!用自欺欺人来麻痹自己,归根结底还是经济落后,物质匮乏,生活极其艰难。
对于他们来讲,时间一天天地,糊里糊涂地过去了。一切都只是顺其自然,一丁点办法也没有,也不会去思考一丝一毫,何等的悲哀!萧红笔下的呼兰河人,缺少了智慧,更多的则是野蛮;缺少了富裕,更多的是贫穷;缺少了欢声笑语,更多的是悲鸣。我想,要改变现状,应该先发现问题,发现问题后更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改变现实处境。
想想,当时的中国大地上,也有多少像生活在呼兰河一样的贫苦人民,有多少人安于现状,又有多少人在竭尽所能,改变现状!贫苦,固然值得同情,可是麻木与拘于现实,不更是一种悲哀吗?只有勇于突破自我,才能真正有所蜕变!
读《呼兰河传》有感13《呼兰河传》是一部充满童心、诗趣和灵感的回忆小说。
全书以作者的童年回忆为引线,描绘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东北小城呼兰河种种的人和事:跳大神、
唱秧歌、放河灯、野台子戏、庙会;令人心碎的小团圆媳妇的惨死;有二伯的不幸遭遇;冯歪嘴子一家的
艰苦生活……
这个小城并不繁华,春夏秋冬无聊的交替,并没有什么好惊讶的事发生。萧红笔下小镇的一切都是
暗灰的。凄凉的 暗灰色如同一张纱布,不知不觉地笼罩着这个小镇,笼罩着那群愚昧的人。遮住了如阳
光般灿烂的笑容,萧红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孩,对世界充满好奇,她有天真活泼、任性顽皮的性格。当她
在祖父的后园乱闹一阵后,却不被责备,因为祖父是一位慈爱的老人,对外孙女充满爱心和耐心。他的爱
放飞了孩子的天性,给小孩自由、快乐、幸福。
在尾声,老祖父已经不在了,而后花园也荒凉、枯黄了,让我感到十分凄凉和悲伤。不由想到那
首诗:
花开了,就像花睡醒了似的。
鸟飞来,就像鸟上天了似的。
虫子叫,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。
一切都活了。要什么,就有什么。都是自由的……
读《呼兰河传》有感14童年,在我们眼中,它充满了快乐,充满了幸福,所以人们常说,童年是一生中最令人难忘的日子,我想作家萧红也是这么觉得的吧!
在作家萧红的笔下,他的爸爸对他很冷淡而妈妈对他很凶,祖母更是对她不好,他的童年里最快乐的时光是与花园祖父在一起,因为在这花园里,他很自由,想干嘛就干嘛,院子就像是他的一样,而祖父很慈祥,永远不会不耐烦,因此在我眼里,萧红的童年生活是快乐的。
相比之下,而那团圆媳妇的命运就没有萧红那么好了,他十二岁就送到在呼兰河这座城市里名声很好的老胡家,可谁知,这才十二岁的小姑娘,刚一送过来,天天拉车,晚上还得遭受婆婆的严刑打骂,不知身上有多少伤痕,最终年纪轻轻便去世了,而原本人丁兴旺的老胡家老胡家,从此惨遭灭门。看看,萧红在那么小就得不到父母的关心,只有祖父,这不令人很痛心吗?何况在当时,这样的生活还算是快乐,再来看看团圆媳妇,这么小就嫁人,不知耽误了自己多少的学业,浪费了多少的青春,再嫁过来后,丧失了一条无辜的小生命,无不令人痛心疾首?
我们现在的生活,十分快乐,幸福,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宠着,爸爸妈妈呵护着,老师教导着,同学帮助着,和呼兰河传里的孩子们比较,我们的生活丰富得多,可是呀,我们并不知道如何去珍惜这一美好的时光,反而,动不动开口大骂,甚至动手,他们害了你似的,我想读完这本书你应该会有所启发。
让我们好好珍惜自己正拥有的东西:快乐幸福的生活。
读《呼兰河传》有感15读了《呼兰河传》这本书,我感受颇多。
《呼兰河传》是萧红的一部有影响力的代表作,在这部作品中,她以散文的笔调描写了以家为原型的"呼兰河城"的传记。呼兰河城不是安详宁静的天堂,那里充满着愚昧。但萧红还是用淡泊的语气和包容的心述说了家乡的种种。她将一片片记忆摆出来,回味着那份属于童年、乡土的气息。书中的故事情节生动感人,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个性分明。其中,最让我难忘的是小团圆媳妇。
小团圆媳妇是一个美丽可爱的小姑娘,她才十二岁。本该是一个无忧无虑、天真烂漫的年龄,而她却被过早地卖给胡家做童养媳。可胡家想给她个下马威,总是无端地打她,左邻右舍也支持胡家的行为,都说应该打。胡家就越打越凶,最后小团圆媳妇被折磨得生了病。老胡家开始给团圆媳妇看病,用尽了各种方法但是还不见好,最后听取跳大神的意见,决定给小团圆媳妇用开水洗澡。洗澡时,很多人来看热闹,只见她被滚烫的开水烫了三次,几天后终于死了。
在当时,她的遭遇在人们眼里看来是司空见惯的。可在我们现代,这是多么令人痛心,多么令人悲愤的一件事呀!这些愚昧又狠心的人,看得我咬牙切齿,团圆媳妇和我一般大,但她却不幸生活在那样的社会里,是迷信害死了她,是那些麻木、冷漠的人们害死了她,想想都觉得太可悲了。有病应该是请医生看病,并不是用跳大神来解决问题。我们要相信科学,抛弃迷信。
我庆幸自己生活在一个文明时代,是一个远离迂腐迷信的文明世界,是一个摆脱落后、愚昧的知识时代。所以,我们更加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。